大多数经典美食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就它的故事。有些,是出于人们对某种味道的执着而反复尝试创新的结果。还有一些,竟然只是出于一场美丽的“意外”,误打误撞出让人赞不绝口的美味,大受欢迎的新味道也让这场“意外”永久的保存下来。
汉朝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是个传奇人物,什么都不缺却整日幻想怎样能长生不老,于是四面召募方家术士,汇聚于八公山上日夜炼丹,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后来,丹没炼成,却偶然以石膏点豆浆,形成了“白如纯玉,细若凝脂”的豆腐。
耗油“李锦记”品牌的创始人李锦裳,幼年丧父,与母亲蔡氏相依为命,背井离乡,到盛产生蚝的珠海南水定居,卖煮蚝为生。有一次,李锦裳与往常一样生火煮蚝,却因忙碌别的事出门忘记照看,待他回来一看,发现厚厚的一层棕褐色浓稠汁沉于锅底,香味扑鼻,于是他便取了一点品尝,顿觉美味无比。
李锦裳灵机一动,便专门熬制这一新口味的调味品出售,并于1888年正式成立李锦记蚝油庄。
冰糖相传清康熙年间,有一个名叫扶桑的姑娘,是四川内江的一个大糖坊主家的丫环。有一次,她趁主人不在舀了一碗糖浆正准备喝的时候,主人来了,扶桑连忙把糖浆倒进猪油罐,将它藏进柴堆里,又在上边放些谷糠掩盖住。过了几天,当扶桑捧出猪油罐时,罐里却长满了许多水晶般的东西,敲碎入口,坚脆而纯甜,味道胜过白糖,扶桑把这一奇怪现象讲了出去,许多人如法炮制,制出了糖似冰,味如蜜的冰糖。
伊面相传清朝年间,曾任惠州知府及扬州太守等官的书法名家伊秉绶在位于宁化的家中宴客,厨师误将煮熟的鸡蛋面放入沸油锅,只好捞起后佐以高汤上桌。由于宾客吃过后赞不绝口,这道菜就流传了下来, 由于伊面与现代的方便面有相似之处,所以又被喻为方便面的鼻祖。
锅盖面镇江锅盖面又叫“伙面“,是镇江有名的风味小吃,著名的“镇江三怪”之一。关于锅盖面的来历也有不少个版本,其中最为生动的一个是说,乾隆皇帝首次微服下江南,要尝尝镇江最有名的张嫂子伙面(面条为“跳面”,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上下颠跳,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这种面条有孔,卤汁易入味,有嚼劲儿)。可此时店里的面还没有跳好,张嫂十分心急,却忙中出错,将汤罐的小盖子掉到了汤锅里,这样煮出的面条却格外好吃,连乾隆皇帝也大加赞美。
可此时店里的面还没有跳好,张嫂十分心急,却忙中出错,将汤罐的小盖子掉到了汤锅里,这样煮出的面条却格外好吃,连乾隆皇帝也大加赞美。锅盖面看似神奇,其实原理在于用小锅盖放在大锅里煮,四周透气,这样下出的面不容易烂,有筋道,味道更佳。
臭鳜鱼二百多年前,沿江贵池一带,鱼贩用木桶将鳜鱼装运到歙县,为了防止日久变质,贩子给鱼抹上一层食盐,谁知抵达歙县,鳜鱼已经发出怪味,他们舍不得扔掉,洗净后自己烧着吃,竟是无比的美味,于是,大家都来仿照烧制臭鳜鱼吃。
这么看来,每个人都有可能是美食的发明家,你也曾误打误撞出什么新口味吗?